澳洲會計師公會全球會長兼董事會主席戴賓圖教授(資料圖)
南方財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鄭青亭 北京報道
“長期以來,中澳之間的貿易主要集中在貨物領域。過去16年,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占到我們總貿易額的近三分之一,兩國貿易關系主要涵蓋液化天然氣、牛肉和葡萄酒等產品。如今,中澳貿易正逐漸轉向服務貿易領域。”近日,澳洲會計師公會會長兼董事會主席戴賓圖教授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說,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健康創新、專業服務等領域正成為中澳合作的新亮點。
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在首鋼園區舉辦。作為本屆服貿會的主賓國,澳大利亞組織了近60家機構和企業組成澳大利亞國家館。展臺面積達360平方米,創下服貿會歷屆主賓國之最。
在數字經濟浪潮之下,中國的服務貿易呈現哪些趨勢?在全球地緣政治形勢下,中澳經貿合作如何繼續乘風破浪?近年來,中國企業在澳投資呈現哪些變化?針對這些問題,戴賓圖與澳洲會計師公會2023-2025年度中國華北區委員會會長彭飛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
戴賓圖指出,當前,全球服務貿易整體增速放緩。世貿組織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服務貿易僅增長5%,約為過去兩年增速的一半。盡管如此,亞洲正在繼續引領全球服務貿易增長勢頭,中國、印度和日本的服務出口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今年上半年,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達到3.9萬億元,同比增長8%。
戴賓圖認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從傳統行業向高附加值領域轉型,重點聚焦創新、新能源及綠色發展行業,能夠在促進全球創新和服務貿易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日益關鍵的作用。“我們看到中國在軟件開發、研發及高端設計等知識密集型服務領域實現了顯著增長,這些服務的關鍵驅動因素,包括資本、專業人才、數據和智能,正在中國經濟格局中愈發凸顯。”
澳大利亞企業參展服貿會規模空前
21世紀:作為澳洲會計師公會會長兼董事會主席,你對于今年的服貿會有何感受?
戴賓圖:這是澳洲會計師公會連續第二年參加服貿會,令人振奮。去年我們是澳大利亞國家館鉑金合作伙伴,今年我們再次以鉑金合作伙伴身份參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澳大利亞作為本屆服貿會主賓國,吸引了創紀錄的60家澳大利亞企業參展。這對我們國家而言,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時刻。澳洲會計師公會致力于促進兩國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合作,包括政策專家、企業雇主、高校及專業機構,以強化雙邊聯系,特別是在專業服務領域。
對于澳洲會計師公會而言,服貿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平臺,可以進一步鞏固去年建立的合作關系。我想特別提到我們今年正在推進的三項重點工作。首先,我們與3家國內的專業機構簽署了合作備忘錄,讓我們將全球經驗與本地智慧相結合,從而實現更緊密的合作。其次,我們與10家全球領先會計師事務所攜手發起“服貿無界?鏈通世界:專業服務助力中國企業出海”聯合倡議,共同探索服務貿易的新模式,以更好地幫助中國企業出海與賦能人才發展。最后,我們與中央財經大學企業數字化轉型研究中心、德勤中國聯合發布了一份關于共享服務的研究報告。在當今日益全球化和一體化的世界中,共享服務正成為一個愈發重要的議題。通過此次合作,我們希望能夠為相關討論貢獻有價值的見解。
21世紀:澳大利亞作為本屆服貿會的主賓國,重點展示了哪些服務貿易領域?這些展示如何體現澳大利亞在會計、金融等專業服務方面的優勢?
戴賓圖: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長期以來,中澳之間的貿易主要集中在貨物領域。過去16年,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占到澳大利亞的總貿易額的近三分之一,兩國貿易關系主要涵蓋液化天然氣、牛肉和葡萄酒等產品。然而,中澳貿易正逐漸轉向服務貿易領域。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健康創新、專業服務等領域正在快速發展,日益成為中澳合作的新亮點。事實上,僅在2023至2024財年期間,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服務出口就增長了42%。這一數字充分說明,中澳貿易正在從貨物走向服務的新階段。
服務領域正成為中澳貿易新亮點
21世紀:如何評價近年來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勢頭?
戴賓圖:我認為中國在技術領域無疑非常先進。例如,我在中國已經看到不少機器人方面的成果,以及綠色能源的應用。我們現在所在的會場本身就是城市更新的一個精彩案例——這里原本是一個工業舊址,如今被改造為一個美麗的綠色公園,能夠承辦像服貿會這樣的國際會議。這些都體現了中國正在取得的進展。當然,也存在一些挑戰,比如監管的復雜性、環球市場的不穩定性、外匯波動等,都使外部環境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盡管如此,我相信中澳關系的穩固為合作提供了堅實基礎。今年7月,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訪華期間重申對開展穩定、建設性互動與合作的承諾,對在《中澳自由貿易協定》框架下推進合作表示歡迎。因此,我認為通過繼續與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攜手,中國完全可以克服這些障礙。中澳兩國能夠共同開拓更多服務貿易合作機會,為雙方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21世紀:今年是中澳自貿協定簽署十周年,你如何評價它對推動兩國經貿關系發揮的作用?
戴賓圖:中澳貿易伙伴關系是亞太地區最重要的雙邊經濟關系之一。過去十年,中澳自由貿易協定一直是兩國穩固伙伴關系的核心。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尤其在鐵礦石、煤炭和天然氣等傳統領域,中國占據澳大利亞出口市場的很大份額。
從貿易數據來看,2023—2024財年,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增長2.6%,達3250億澳元(約人民幣1.5萬億元);同期澳大利亞對華貨物與服務出口達2127億澳元(約人民幣1萬億元),其中服務貿易增長42.3%,旅游與教育是兩大主要引擎。
中澳雙向投資仍有巨大潛力
21世紀:在新的全球貿易格局下,如何展望中澳經貿關系的未來?今年是中澳自貿協定簽訂十周年,在服務貿易自由化方面還有哪些潛力?
戴賓圖:近年來,中澳貿易關系持續向好發展。中國取消了對澳大利亞葡萄酒的關稅,恢復了五家澳大利亞牛肉加工廠的進口,體現出貿易關系的積極轉變。近年來,健康創新、數字技術、人工智能以及綠色能源、專業服務領域,正不斷涌現新的合作機遇,兩國貿易也逐漸呈現從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轉型的趨勢,尤其是會計、金融、法律與咨詢等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仍有巨大合作空間。
總體而言,中澳是互利共贏的關系,其基礎是長期的合作紐帶,其中包括中澳自貿協定。在我看來,這一關系的核心是雙方都堅信:國家之間的貿易應當既自由又公平。未來,雙方可通過聯合培養國際人才、加強職業資格互認等方式,進一步促進專業服務的互聯互通,推動中澳貿易持續發展。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中澳貿易傳統上主要集中在貨物領域。但如今,貿易正日益轉向服務業以及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例如,根據我們與中央財經大學企業數字化轉型研究中心和德勤中國,在本屆服貿會上共同發布的《數智賦能,共享未來:共享服務的演進、突破與價值重塑》聯合研究報告顯示,在最新調查的受訪國家和地區中,有46%的全球商業服務組織已在財務領域推進及應用AI技術。我們還看到技術正在應用于汽車、機器人等多個方面。這些都是中國已經具備很強優勢的領域,澳大利亞完全可以向中國學習。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也有自身的優勢,可以在健康創新、教育、旅游等服務領域帶來創新成果,與中國的能力形成互補。在《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的基礎上,雙方在服務貿易合作和雙向投資方面仍有巨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中澳關系持續回暖解鎖合作新商機
21世紀:近期,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訪華時強調了兩國合作的新機遇,包括應對氣候變化、貿易、旅游和文化交流等。怎么看這些領域的合作機遇?會計和金融服務業將迎來哪些新機遇?
彭飛:近期,中澳兩國領導人的對話充分彰顯了雙方深化雙邊關系的強烈意愿。從實際發展來看,當前兩國經貿合作正沿著領導人對話設定的方向持續向好、不斷深化。在這一共同承諾的基礎上,我觀察到多方面的合作機遇與發展方向,具體可從幾點展開:
首先,在合作領域拓展上,除了鐵礦石、牛肉、葡萄酒等澳大利亞傳統對華出口品類,新能源與綠色發展領域正蘊含巨大潛在機遇。我身邊就有一個典型案例:一位從事相關產業的朋友,目前已與澳大利亞企業開展合作,既將澳方相關技術引入中國,也把中國行業發展的技術推向澳大利亞。這一案例充分證明,在新能源尤其是新技術領域,中澳兩國具備廣闊的合作空間。
其次,兩國關系的改善,為雙方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以我這位朋友的個人企業為例,其已深度融入雙邊貿易關系恢復與高速發展的機遇中。這不僅適用于此類中小企業,大型企業在后續的貿易投資合作中,同樣能在新領域找到發展突破口。
再者,隨著雙邊貿易的推進,市場對法律、財會等專業人員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財會專業人員在其中應扮演何種角色,以及除專業技能外還需具備哪些綜合能力。尤其在文化差異層面,無論是中國企業赴澳開展業務,還是澳大利亞企業來華發展,如何有效縮小文化差異帶來的影響,都是亟待關注的重要話題。
相信中國企業將繼續擴大海外足跡
21世紀: 近年來,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投資出現了哪些新趨勢?
戴賓圖:我認為,中國在澳大利亞的投資仍在不斷發展壯大。確實,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全球市場不穩定性的挑戰,但這是可以預期的。不過,我們始終看到,貿易和投資往往能夠跨越這些困難。
在我們所在的專業服務領域,需求只會越來越大。以會計師為例,他們是值得信賴的顧問,在幫助企業理解并掌握在另一國家開展業務的文化規范和差異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專業能力隨著時間推移愈發受到重視。
近年來,中國在吸引外資領域持續優化政策,持續擴大開放,并不斷走向全球化。在這一趨勢下,我相信中國將繼續積極參與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海外市場。中澳兩國依然有很多可以相互分享和學習的地方。
21世紀:在新的形勢下,在澳投資的中國企業應重點關注哪些挑戰?
戴賓圖:我認為,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投資的關鍵有兩點:第一,要找到能夠真正創造最大價值的機會;第二,要找到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這些雖然是基本的商業原則,但卻至關重要。當然,也存在我之前提到的一些挑戰,比如監管的復雜性、全球市場的不穩定性,以及兩國之間的外匯波動。但這些都屬于企業規劃和風險管理的一部分。通過服貿會這樣的平臺,各方可以積極交流和對話,推動更成功的商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