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勇(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9月12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介紹“十四五”時期財政改革發展成就。在發布會上,藍佛安部長專門就財政宏觀調控作了介紹。
去年9月底,增量財政政策的出臺極大地提升了市場信心,有力推動經濟企穩回升。今年我國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增量財政政策和存量財政政策接續發力,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發力、更加給力?!笆奈濉睍r期,財政宏觀調控更加積極有為,是建立在對財政宏觀調控規律的科學認識基礎之上的。財政政策與經濟情景的適配性進一步增強。財政政策從積極到更加積極,戰略上更加主動、戰術上更加精準,成為支撐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
宏觀經濟存在周期,熨平經濟周期是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經濟大起大落不僅會帶來資源浪費,而且會對社會民生造成影響。因此,防止經濟大起大落,讓經濟平穩運行,成為現代國家宏觀調控的直接目標之一。宏觀調控要針對經濟周期所處的階段,進行逆周期調節,熨平經濟短期波動。傳統工業社會的經濟周期相對較為容易確定,8~10年一個周期。隨著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日趨復雜,經濟周期不再局限于既往8~10年的規律,這樣,跨周期調節的重要性就與日俱增。無論經濟周期多長,重要的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缰芷谡{節在一定程度上是超越周期的調節。如果說逆周期調節更多解決的是短期經濟波動問題,那么跨周期調節要解決的就是中長期發展問題。對于當下中國來說,跨周期調節就是要為中長期發展找到新動能或增強發展動能。
“十四五”時期,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等協同作用,宏觀調控效果顯著?!笆奈濉币呀涍^去的4年,年均增速5.5%,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十四五”時期,財政宏觀調控的精準度在不斷提高。評價財政宏觀調控,結果說了算。當經濟增長挑戰大時,及時出臺增量財政政策,與其他宏觀政策一起發揮作用,讓經濟回到增長的軌道上來,就充分說明財政宏觀調控的成效。這樣的結果,只有在財政宏觀調控越來越嫻熟的條件下才能達到。
財政政策要因時因勢而動
藍佛安部長概括了“十四五”時期財政宏觀調控的四個特點,即力度上更加給力、工具上更加豐富、發力上更加精準、時機上更加靈活。這是對“十四五”財政宏觀調控實踐的總結。這個總結也顯示了各方對財政宏觀調控的規律性認識逐步深化。財政宏觀調控總體要穩,同時也要保持針對性靈活性?,F實千變萬化,特別是外部因素不確定性增加,如果僅僅固守既有的調控做法,那么宏觀調控就可能貽誤良機。財政政策就是要因時因勢而動。當前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不斷加深,經濟運行態勢都在發生變化,財政宏觀調控也必須有相應的創新。
首先,財政宏觀調控更注重促進微觀經濟循環。這樣的規律性認識可謂抓住了“市場有效、政府有為”的精髓。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市場必須有足夠的活力,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才能真正夯實,經濟才能行穩致遠。支持地方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就是在盤活經濟,暢通地方和企業資金鏈條,打通循環堵點。市場資金遠多于財政資金,財政資金要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帶動更多的社會資金,財政宏觀調控的效果才可能更好。
其次,宏觀調控需要不同的宏觀政策形成合力。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最重要的兩大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及其他宏觀政策的協同,才能讓財政宏觀調控的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宏觀治理效能得到進一步的釋放。今年中央政府發行5000億元特別國債,注入大型商業銀行作為資本金,就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同的一項重要內容。僅此一項,預計可撬動信貸投放約6萬億元。財政宏觀調控,就是要在宏觀經濟治理中找到合理的定位,更好發揮財政政策的比較優勢。
“十四五”時期的財政宏觀調控方向,體現了宏觀政策一致性的要求,以及經濟增長的目標。中國財政具有發展型財政的特點。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了保持一定經濟增長速度的重要性。無論是趕超發達國家,還是立足國情,解決就業問題,都要求經濟增長保持一定的速度,而且是需要有就業的經濟增長。人工智能的應用,讓經濟結構發生改變的同時,就業結構也在發生改變,勞動力能否適應新經濟結構的就業崗位需要,成為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財政宏觀調控需要從總量和結構上綜合發力,才能更好地促進充分就業目標的實現。
財政宏觀調控需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受既有的做法所束縛,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十四五”時期,財政赤字率從2.7%提高到今年的4%,進一步打開了財政政策空間。我國2024年末政府負債率僅為68.7%,而從國際情況來看,G20國家的政府負債率平均為118.2%,G7國家政府負債率平均為123.2%(根據IMF今年4月發布的報告),相比之下,我國政府負債率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而且,我國政府具有龐大的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國有土地,這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特殊制度優勢,也支持了更大的財政政策空間。
財政政策仍有較大發力空間
因此,我國財政政策仍有較大的發力空間,這是有充分依據的。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為中國經濟向好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經濟向好,必然帶來財政收入的增長,以及財政實力的進一步增強,財政宏觀調控的財力基礎將得到進一步夯實。財政資源統籌的推進,也將大大提升財政宏觀調控的財力。各地在推行的大財政改革模式,可以通過將當地的資金、資源、資產等加以統籌,盤活地方政府可支配財力。深化零基預算改革,其中的任務之一就是將“零錢”整合為“整錢”,讓財政宏觀調控所需要的財力更加充分。地方正在推進的財政科學管理試點,突出系統化、精細化、標準化、法治化,將財政管理貫通資金使用全鏈條,橫向覆蓋到各部門各單位,縱向延伸到市縣基層。財政科學管理將釋放出更多的財力,從而擴大財政政策的發力空間。
我國財政政策的運用越來越嫻熟,財政政策工具箱越來越豐富,財政宏觀調控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這意味著我國的財政宏觀調控更有前瞻性,更有針對性,在財政政策空間利用的能力上具有比較優勢。與此同時,重點領域風險防范的制度機制進一步健全以及存量風險逐步消化,地方隱性債化債效果顯著,政府債務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財政政策空間將因此騰挪出來,未來將有更大的空間可用。
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在宏觀調控領域同樣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同可以讓財政政策空間進一步打開。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是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內在要求。從實踐來看,財政部門和各相關部門在落實中央制定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中,完全有能力做到精誠合作,共同推進政策目標的實現。這意味著在不同機制下,我國的財政政策有更大的空間可以挖掘。
此外,世界經濟相互影響。各國之間的宏觀政策相互影響。政策的走向不一致,就可能帶來相應的負面效果。因此,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我們需認真對待政策的溢出效應。特別是,一個較大經濟體的宏觀政策,勢必對較多國家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全球經濟治理就是要盡可能減少宏觀政策特別是大國宏觀經濟政策的負面外溢效應?!笆奈濉睍r期,我國著力加強國際宏觀政策協調,在維護全球經濟金融穩定的同時,為我國財政宏觀調控的進行提供了更優的環境。我國積極開展國際財經合作,持續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積極引導G20主權債務處理規則制定,深度參與國際稅收規則雙支柱方案磋商。這些都為國際宏觀政策協調打下扎實的基礎。多邊財金對話平臺以及雙邊經貿磋商、雙邊財金對話機制,對于國際宏觀政策的協調是有利條件,也因此將創造出更大的財政政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