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新設母基金下降,中小GP忙“轉型”

2025年09月04日 10:15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申俊涵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申俊涵 北京報道

近年來,母基金因其分散投資、降低風險以及高水平、專業化等特質,在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迅速發展。尤其是2022年至今,中國母基金行業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行業整體向更加精細化管理的方向發展。

近日,在北京順義舉辦的2025第六屆中國母基金峰會上,母基金研究中心正式發布《2025上半年中國母基金全景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梳理2025年上半年中國母基金行業的發展情況和最新動向,并分析預測了行業最新發展趨勢。

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國母基金全名單共包括 460家母基金,目前總管理規模達34845億元,相比2024年底下降23.7%。

其中,包括政府引導基金338家,總管理規模達到29973億元,較2024年底統計的在管規模下降24.0%;市場化母基金112家,總管理規模4829億元,較2024年底統計的在管規模下降22.4%;以及S基金(只做S基金并無正常母基金業務的機構)10家,總管理規模43億元。

母基金研究中心創始人、水木資本董事長唐勁草解釋稱,在管規模出現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統計中對部分不做母基金的機構(取消母基金業務,轉向直接投資等業務)、已經退出或清算的母基金、退回出資的母基金等進行了減計。

“今年以來,有不少政府引導基金轉向從事直投業務,不再出資子基金,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母基金’了??雌饋?,今年直投暖了,母基金卻冷了?!彼f。

行業回歸理性,新設母基金規模更加務實

就母基金的新設情況來看,2025年上半年,新發起成立的母基金共33支,其中政府引導基金31支,市場化母基金2支。新發起母基金總規模共1970.17億元,其中政府引導基金規模798.04億元,市場化母基金規模80億元。相比2024年同期,2025年上半年新發起的政府引導基金與市場化母基金在總規模上均出現了大幅下跌,其降幅分別為66%與50%。

按照地域分布來看,2025年上半年,只有11個省級行政區有新設立的母基金。其中,江蘇、湖北、福建等地新設母基金數量均在3支以上,浙江也有多支母基金落地,整體呈現區域集中的態勢。這些省份在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持續加碼,省級與地市級母基金聯動明顯,基金群逐步形成體系化布局,產業導向更為清晰。

唐勁草表示,招商引資是此前各地政府設立母基金的動力之一,政府投資基金失去招商引資功能可能會影響地方設立政府引導基金的積極性,再加上縣級政府嚴控新設基金,母基金數量減少、規模逐步下降是可以預料到的,尤其是創投類母基金方面。

政策導向清晰地表明,母基金的設立要從“數量擴張”轉向“質量提升”,以功能定位、統籌資源和科學考核為核心。整體來看,2025年各地政府在設立新母基金時更加注重長期導向和資金效率。這一趨勢不僅反映出地方財政對資金投向的謹慎態度,也表明母基金行業正逐步回歸理性,朝著規模適度、布局合理、運作規范的方向發展。

同時,新設母基金正變得更加務實,千億規模已經很少出現。2023-2024年,多地紛紛通過對現有存量優化整合或新設立的方式,成立千億級規模的母基金。今年以來,母基金行業沒有出現新設的千億規模母基金,地方母基金在設立方式上呈現出更加務實的趨勢,不再單純追求單支母基金的超大規模,而是更多采取多支規模適中、定位分明的“基金群”模式,以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優化投資布局。該模式通常由若干只不同定位的子基金共同構成,在整體規模上保持較強實力的同時,實現差異化投資和分散風險的目的。

《報告》指出,基金群模式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靈活性更強,可根據產業發展階段和資本需求變化靈活調整各子基金規模與投向;二是分工明確,不同基金在產業領域和投資階段各有側重,有利于形成投資鏈條和梯度支持;三是風險分散,避免將過多資金集中在單一領域或單一基金上,有助于提升整體資金安全性和投資成功率。

管理費機制收緊推動中小GP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提到基金管理費計提機制持續趨嚴的現象,這或將推動中小GP向“輕資產、重績效”的方向轉型。

據了解,國辦一號文明確了政府投資基金的管理費標準:一般應以實繳出資或實際投資金額為計費基礎。今年上半年,多地出臺政府投資基金新規,有地區對管理費的規定是具體標準每年合計不超過基金實際投資金額的2%,以實際投資時間計算。管理費可按季度先行預提,按績效考核結果最終確認。

也有地區提出基金管理費一般應以實繳出資或實際投資金額為計費基礎,并且從基金收益或利息中支付,原則上不允許在本金中列支,如基金暫未產生收益或利息,可先從本金中預支,待基金產生收益或利息后補回。

《報告》指出,在募資環境持續承壓、管理費收入下降的背景下,中小GP普遍開始采取“輕量化”運營策略。一方面,精簡組織架構、壓縮辦公面積、遷入聯合辦公場所或轉向遠程協同辦公,減少固定成本支出;另一方面,將財務、法務、投資者關系等非核心職能外包,與其他機構共享團隊資源,以降低日常運營費用。此外,放緩投資節奏、集中精力管理存量項目、延長資金使用周期,成為不少中小GP的現實選擇。

在行業內已有的實踐中,這種輕量化趨勢尤為明顯。例如,有機構為了節約差旅預算,對于距離較遠的潛在項目不再安排現場盡調,而是改為遠程溝通與線上調研;還有一些中小創投機構通過“抱團”模式共享項目來源與投資團隊,在維持項目拓展能力的同時,分攤了前期盡調和管理成本。

總體來看,管理費機制的持續收緊正推動中小GP向“輕資產、重績效”的方向轉型。通過壓降成本、優化結構、靈活用人以及聚焦核心投資能力,這些機構在行業競爭和市場調整中尋求生存與發展,力圖在更為嚴苛的管理與市場環境中找到新的平衡點。

關注我們

无码av免费毛片观看一区二区,欧美亚洲国产人成aaa,国产精品无码不卡无码不卡,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亚洲h成年动漫在线观看不卡 | 视频一区二视频一区二区 | 最新国产自产视频 | 婷婷99re6国产在线 | 亚洲免费人a成电影 | 亚洲欧洲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