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9月15日,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在廣州舉辦。本屆大會以“賦能大灣區、共拓新機遇”為主題,吸引了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機構、工商界代表1200余人出席,圍繞跨境金融、商事法律、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值得一提的是,大會還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供應鏈促進報告》和《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時仲裁指南》兩項成果。
會議期間,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采訪。談及中國資產對外資吸引力不斷增強,他表示,今年年初DeepSeek的熱潮,讓中國的科技實力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更多認可,這給中國硬核資產的走強奠定了基礎。此外,伴隨著全球風險偏好的變化,中國經濟的穩定性和中國制造業的相對強勁表現,也為全球資金聚焦于中國資產提供了更多“背書”,而這也給大灣區的金融市場發展提供了非常充沛的潛在動能。
本周,美聯儲很有可能會迎來降息。程實稱,屆時全球利差水平的變化,將會讓中國資產變得更有吸引力。
提到粵港澳大灣區旨在建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程實稱,這是它順應潮流發展的選擇。他表示,“金融對于科技行業的賦能,以及科技對激活金融市場的‘鯰魚效應’,實際上在全球市場都有非常豐富的體現。而大灣區兼具兩大優勢,一方面,是它的金融基礎設施強大,另一方面,是其科學技術發展展現出的蓬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