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舒曉婷
9月10日至14日,以“數智領航,服貿煥新”為年度主題的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舉辦。 在服務貿易發展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服務貿易開放發展新趨勢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探討。在論壇現場,圍繞全球農業市場與貿易驅動因素、數字技術如何重塑全球農業服務貿易等話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農貿司司長馬里恩·詹森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農貿司司長馬里恩·詹森 舒曉婷/攝)
保持農業市場開放至關重要
《21世紀》:如何看待未來全球農業市場和貿易的主要趨勢與驅動因素?
馬里恩·詹森:農業貿易對于未來農產品市場仍將十分重要。世界某些地區的農產品生產在增長,生產力也在提高。不過,在一些人口增長強勁的地區尤其是非洲,并未看到農業生產率有很高的增長。因此,在當前時期,保持農業市場開放非常重要,這有助于確保全球糧食安全。
《21世紀》:全球農業供應鏈目前主要面臨哪些挑戰?各國政府如何增強農業系統韌性與抗風險能力?
馬里恩·詹森:我認為農業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在于,農業生產力的增長速度跟不上需求。為了養活全球人口,全球范圍內需要實現更高的生產率增長。除此之外,我們還必須確保將農產品從生產地運往最需要的地方,運往人們需要購買食品的地方。為此,供應鏈必須保持順暢,我們必須避免包括農業供應鏈在內的供應鏈中斷。
《21世紀》:如何看待《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自貿協定對于促進農業和食品市場所發揮的作用?
馬里恩·詹森:總體而言,任何朝著合作協定邁進的舉措都十分重要。根據經合組織的研究,更多跨境協同與合作,對于維持全球增長、促進全球貿易,起到愈發重要的作用。
數字技術助力農業貿易可持續
《21世紀》:今年服貿會主題是“數智領航,服貿煥新”。請問,你對數字技術重塑全球農業服務貿易有何看法?
馬里恩·詹森:數字技術能夠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提高生產力方面。正如我剛才提到的,農業生產力的增長對于未來農業貿易和農產品市場非常重要。數字技術還能促進農業貿易,尤其是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確保農業貿易安全、可靠、可持續發展。
為了確保跨境貿易的可持續,我們必須在邊境檢查產品狀況,即這些產品產自何處,如何被生產。如果通過紙質文件來完成相關流程操作,成本非常高昂。鑒于此,貿易數字化至關重要,實現無紙化貿易、在邊境以數字化方式促進貿易至關重要。從這個維度來說,數字技術不僅對提高生產力很重要,對農業食品貿易也同樣重要。
《21世紀》:你對深化經合組織與中國的合作有何期待?
馬里恩·詹森:經合組織與中國在服務貿易方面有著密切的合作。我們在服務貿易壁壘的衡量方面(包括促進數字服務貿易)有著長期的合作。未來,我們期待繼續促進數字貿易合作。這也是為何我們今年來參加服貿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