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季媛媛
目前我國口腔醫療器械市場處于快速發展,穩定增長階段。一方面,終端需求的增加促進了行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種植、正畸等細分賽道發展為行業貢獻新的增長動能。
另據灼識咨詢報告,中國口腔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20年規模為1628億元,預計至2030年將達約5262億元,未來10年復合增長率達11.8%。其中,民營口腔醫療服務市場年復合增長率為15.1%,高端牙科服務年復合增長率為22.4%。
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口腔醫療行業仍有待提升空間。一方面,在專業醫師數量上,我國口腔醫生明顯不足;另一方面,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只有36.1%的成年人每天會刷牙兩次,而僅靠單純刷牙只能清潔約25%的口腔面積。不徹底的口腔清潔留下的細菌會形成菌斑,進而導致齲病和牙周疾病,這也是危害中國居民口腔健康最為常見的兩種口腔疾病。
談及中國口腔健康現狀,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口腔預防保健科教授、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秘書長榮文笙在2025年FDI世界口腔醫學大會上表示,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口腔疾病不僅影響個人的生活質量,也與全身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發生相關。
目前,中國居民的口腔健康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升,主要表現為幾大問題,如齲齒問題依然嚴重、牙周疾病的發病率高等。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35-44歲居民的牙齦出血檢出率接近90%,12歲兒童的恒牙齲齒患病率為34.5%。因此,牙周疾病和齲病在我國人群中依然很普遍。
“現在我們面臨的難點之一,是很多人缺乏科學認知、認為口腔健康問題是小事。大多數牙周病患者從未就診,不知道牙周病可防可治可控,缺乏對牙周病的基本認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忽略了刷牙、使用牙線和漱口水的重要性,加上飲食結構、吸煙等不良習慣,導致口腔疾病的發病率居高不下。”榮文笙教授說。
眼下,中國居民的口腔健康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口腔健康問題凸顯
口腔健康問題不僅影響個人的感受和生活質量,還與降低慢病風險、減少醫療支出和資源消耗等問題息息相關。因此,提升口腔健康是實現健康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有明確要求。
同時,維護和提升口腔健康貫穿人的每個年齡階段,體現了預防為主、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健康理念,對于提升民眾的幸福感、積極主動管理自身健康至關重要,也是推動社會從“治病為中心”向“健康為中心”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政策,包括《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方案(2017-2025)》等,提高居民的口腔健康素養、培養科學的口腔健康習慣。
以牙周炎為例,榮文笙教授介紹,牙周疾病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病癥,包括牙齦炎和牙周炎,可破壞牙齒的支持組織,導致牙齒松動脫落。我國牙周疾病的發病率較高,根據2015年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推算,我國成年人重度牙周炎患病率30.5%。
牙周疾病的年輕化,會造成很多人過早牙齒脫落,影響患者的咀嚼功能、降低生活質量;同時,牙周病影響患者的營養攝入,與全身系統性疾病相關,給個人和社會帶來嚴重的疾病負擔和經濟損失。
“目前,牙周疾病的發病人群逐漸年輕化。近30年來,我國成人牙周病的疾病負擔日益嚴重,相較于60歲以上的老年群體,35-39歲人群的牙周炎發病率和40-44歲人群患病率的上升幅度更高,牙周病的患病人群呈現年輕化趨勢,并且未來牙周病的發病率可能繼續增長。”榮文笙教授強調,不徹底的口腔清潔是導致牙周病的一大因素。同時,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心理壓力也是牙周病的風險因素。
如何針對牙周疾病年輕化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對此,榮文笙教授建議,針對牙周疾病年輕化,需要樹立預防為主的理念,及早養成科學的口腔衛生習慣,結合刷牙、使用牙線和含有精油成分的抗菌漱口水,能夠有效去除牙菌斑、實現更加全面的口腔清潔,降低牙周疾病、齲齒等風險。
“從臨床的角度來看,控制牙菌斑是預防和治療牙周疾病的核心。單靠刷牙和使用牙線只能清潔不到25%的口腔面積,而且只能清除牙齒上大約30%~53%的牙菌斑,殘留的牙菌斑是導致齲病和牙周疾病的重要因素。”榮文笙教授強調,推薦全方位的口腔護理方式,包括每天至少兩次,刷牙時間不少于2分鐘,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線或牙縫刷,配合使用含有精油的功效漱口水,作用溫和、能夠有效抑制牙菌斑,適合長期使用。處方型漱口水比如氯己定漱口水,則需要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不同人群也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合理選擇漱口水。
市場需求待挖掘
與高發病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低認知率和低就診率,而這種“高發病率、低就診率”的反差,背后隱藏著一個亟待開發的巨大市場。
國金證券分析指出,國內口腔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呈現連年上升趨勢,以服務收入計算,中國牙科護理服務市場由2015年的132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262億美元,并有望于2030年達到752億美元,2020年至2030年間復合年增長率有望達到 11.1%。
面對這一藍海市場,口腔醫療機構的定位策略應當基于人口結構、地域特征和需求層次進行精細化分層。
通常,高端市場聚焦一線城市和高凈值人群,提供全方位、個性化、高品質的口腔健康管理服務。這類機構不應局限于治療,而應延伸至牙齒美白、正畸、種植等消費型領域,客單價高且利潤豐厚;
大眾市場針對廣大中產階級,提供標準化、高性價比的服務。通過連鎖經營模式實現規模效應,降低邊際成本,同時保證服務質量的一致性。這類機構可重點開發定期潔治、兒童齲齒預防等高頻次服務,建立長期客戶關系;
基層市場瞄準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提供基礎口腔診療和預防服務。這類市場目前幾乎空白,但政策支持力度大,通過政府合作或公私合營模式,可獲得政策紅利和先發優勢。
對此,瑞爾集團醫療副總裁章錦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國老百姓牙病的患病率較為普遍,但主動就醫的人群占比仍然較小。與此同時, 當前絕大多數患者口腔問題較多,但患者的健康意識尚未達到相應水平。例如,對于牙周炎患者,我們一旦接診,必定會為其建立健康檔案并定期回訪。然而,接受回訪的患者比例并不高。
“牙周疾病與多種疾病都存在密切關聯。牙周炎與動脈粥樣硬化、大腸癌以及糖尿病均有一定的相關性。口腔細菌進入腸道和血液后,會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同時,牙周炎會加重糖尿病,糖尿病也會反過來加重牙周炎,二者相互影響。”章錦才介紹,在美國,保險公司在核保過程中會關注投保人是否購買牙科保險。若投保人擁有牙科保險,保險公司會適當降低保險費用。反之,若未購買牙科保險,保險費用則會相應提高。
“這是因為未購買牙科保險、不注重牙齒護理的人群,全身患病的幾率相對較高。”章錦才說。
中國居民口腔健康水平的提升之路漫長,卻正是口腔醫療市場的機遇所在。那些能夠準確定位、深度挖掘用戶需求、提供優質服務的醫療機構,將在這片藍海中獲得豐厚回報。
從更宏觀視角看,口腔健康市場的健康發展,不僅關乎經濟效益,更是提升國民生活質量、減少醫療資源浪費的重要一環。只有當醫療機構、投資者、政策制定者和公眾形成合力,才能實現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