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易妍君
A股的熱度又回來了!
受海外科技龍頭甲骨文股價大漲刺激,9月11日,AI算力產業鏈王者歸來,帶動創業板指站上3000點。
截至當日收盤,創業板指飆漲逾5%,報3053.75點,創下自2022年1月下旬以來新高;深證成指上漲3.36%,報12979.89點,為年內新高,上證指數上漲1.65%至3875.31點。全部A股成交額沖上2.46萬億,較前一個交易日增加了約4600多億元。全市場超4200只個股上漲。
概念板塊方面,光模塊(CPO)飆漲近10%,覆銅板、光芯片分別漲逾8%,電路板(PCB)、服務器紛紛漲超 7%,領漲Wind熱門概念指數。此外,半導體、券商行業指數亦漲幅居前。
反彈之后,A股將如何演繹?投資者又該如何布局?
算力板塊爆發
9月11日,在AI海外映射下,市場信心重新被點燃。A股量價齊升,創業板指的表現尤為突出,全天上漲了5.15%。
以CPO、半導體、6G為核心的算力與人工智能產業鏈領漲。貴金屬、旅游、創新藥等板塊則迎來調整。
數據來源:Wind
個股方面,勝宏科技漲超16%,中際旭創漲超14%,新易盛、天孚通信均漲超13%,寒武紀漲近9%,景旺電子、東山精密等多股漲停。
在安爵資產董事長劉巖看來,創業板指大漲源于多因素共振。首先,在科技革命與產業政策層面,全球AI算力需求爆發推動CPO、光模塊企業訂單能見度延伸至2026年,工信部等六部門整治汽車網絡亂象、國務院部署“人工智能+”行動等等因素共振進一步為科技產業鏈注入動能。
其次,資金面利好顯著,兩融余額連續11個交易日增長,杠桿資金加速流入半導體設備、AI算力等硬科技領域。北向資金全天凈流入超80億元,重點加倉科創板權重股,機構資金的持續加倉充分顯示出對科技板塊的長期看好。
值得一提的是,外資對于中國市場的關注度也在提升。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報告中表示,美國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關注度已升至202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據了解。近期與該行交流的投資者中,超過九成明確表示愿意增加對中國市場的敞口,這是自2021年初以來未曾出現的比例。
“投資者興趣已不再局限于互聯網和ADR板塊,而是逐步延伸至港股和在岸A股,重點領域涵蓋人工智能、半導體、機器人和新型消費等。一些量化基金與宏觀基金則更傾向于通過A股ETF和股指期貨進入市場,以便更高效地參與。總體而言,美國投資者的交易偏好仍然以ADR為首選,其次是港股,再到A股。”摩根士丹利補充稱。
不過,需要提及的是,步入9月,人工智能產業鏈的波動明顯加大,算力方向一度走出了過山車行情。
對此,劉巖認為,這反映出“高估值擁擠交易”與“基本面預期分歧”的集中釋放。
“短期波動屬高景氣賽道估值消化常態,但目前海外云廠商資本開支仍維持19%復合增速,產業基礎設施地位未動搖,調整后或迎分化布局窗口。”他談道。
黑崎資本首席戰略官陳興文分析,人工智能產業鏈、AI算力板塊波動加大,反映出市場對科技股短期泡沫的擔憂。科技股雖有反彈,但幅度有限,市場對其短期估值過高有所顧慮。同時,國際資本對AI領域的重新評估,也可能導致板塊波動加劇。
“不過,從長期來看,科技行業的發展潛力巨大,深度調研是關鍵,通過深入分析科技股的行業趨勢、公司基本面、技術實力等,篩選出具有長期發展潛力的優質標的,長期持有優質科技股,可有效平滑短期波動,充分享受科技行業成長帶來的紅利。”他談道。
此外,廣發基金投顧團隊認為,近期A股市場在獲利盤兌現的壓力下波動增大,短期交易性情緒擾動得到一定釋放。
后市如何演繹?
9月以來,市場短期分歧有所加大,行業板塊輪動明顯加快。但市場情緒整體仍偏積極,杠桿資金持續進場。
Wind數據顯示,A股成交量雖有波動,但始終維持在2萬億之上。
杠桿資金方面,9月9日,全市場融資余額突破2.3萬億元;9月10日,融資余額繼續增加,達到2.31萬億元,續創年內新高。
在此背景下,已有券商提高了信用業務規模。
近日,華林證券公告稱,全體董事同意公司信用業務(包括融資融券、以自有資金出資的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及其他信用業務)總規模上限調整為80億元。這已是華林證券今年內第二次調整信用業務規模。今年3月29日,華林證券曾公告稱,調整公司融資類業務總規模至不超過62億元。在不到半年時間內,這家券商兩度調整信用業務規模,足以反映當前兩融業務的火爆。
展望A股后市,成交量走勢仍是關鍵變量。
排排網財富公募產品經理朱潤康指出,目前,從技術形態來看,指數仍是多頭進攻形態,中長期走牛趨勢仍在。資金面上,美聯儲降息在即,A股的賺錢效應有望進一步吸引場外資金進場,因此指數層面仍然看多,區別是震蕩走強還是持續拉升,這取決于成交量能否持續跟上。若成交量不能持續有效放大,追高需謹慎。
廣發基金投顧團隊亦表示,站在當前,中長期資金入市意愿和市場賺錢效應之間的正反饋或仍存,對市場仍保持樂觀態度,但后市需緊密跟蹤成交量走勢,警惕高位板塊回調風險。
同時,在海外降息釋放外部流動性、國內“反內卷”推動資本回報率提升的背景下,人民幣資產吸引力有望持續提升。
此外,長城基金基金經理楊建華認為,9月可能出現的變化是,前期上漲較快、漲幅較大的板塊短期或有調整壓力,市場增量資金、活躍資金可能會在相對低位、相對便宜估值的板塊尋找新的敘事邏輯。
對于接下來的布局,機構認為,彈性和防御同樣重要,AI仍為配置主線,紅利板塊的機會亦值得關注。
劉巖透露,其將采取科技成長+穩健收益雙輪驅動策略,重點布局高科技與高分紅兩大板塊。高科技領域聚焦AI算力、半導體及人形機器人等前沿賽道,這些行業有望持續釋放業績彈性,為組合貢獻超額收益。高分紅板塊則優選水電、通信運營商、能源、銀行等現金流充裕、股息率穩定的行業龍頭,其防御屬性可平滑組合波動。
楊建華仍然看好科技股中業績兌現度較高、估值仍可接受的海外算力板塊(包括光模塊、PCB、液冷等);基于美聯儲降息預期,美元走弱,資源股(包括黃金、銅、鋁等)存在投資機會。而8月及以前滯漲的紅利股、創新藥等板塊調整基本到位,也存在一定的機會。
另外,金鷹基金建議,高切低背景下,仍須緊握企業遠期盈利改善的主線,市場震蕩過程中亦可關注科技、創新藥、有色和非銀。
“具體而言,科技方向,更建議關注股價賠率相對合適的AI應用和國內半導體先進制程等方向,隨著企業端盈利模式逐漸跑通,盈利兌現有望加速。而價值方向,隨著市場情緒逐步穩定,券商、保險、金融IT等非銀方向仍有望迎來估值和業績的雙重改善。同時,外需受益的創新藥、有色等出口鏈品種將迎來新的配置機會。”金鷹基金表示。
陳興文則認為,對于投資者而言,當下應注重持倉布局的合理性和風險控制,關注政策導向,把握長期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