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 谷喻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8月份物價數據呈現出顯著的結構性分化特征。表面看,CPI同比小幅下降,但深入剖析其內部結構變化,并結合PPI同比降幅明顯收窄、環比由降轉穩的積極態勢,可發現當前價格指標實際傳遞出經濟轉型與結構優化的諸多積極信號。服務消費和升級類商品消費需求穩步復蘇,高端制造、綠色產業等新動能價格支撐增強,均表明中國經濟具備較強韌性。隨著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顯效,加之重點行業產能治理與市場秩序優化不斷推進,物價總水平有望逐步企穩回升。
8月CPI同比下降0.4%,由平轉降,其根本原因是去年同期高基數與本月食品價格低于季節性水平的共同結果。豬肉、鮮菜、雞蛋等價格同比降幅均達到兩位數,使得食品價格同比下降4.3%,有效平抑了整體物價水平。這恰恰反映了國內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持續增強,這是供給側帶來的支撐,而非需求側萎縮的表征。食品價格波動具有季節性特征,并且受天氣影響較大,通常不具有長期持續性,后續對CPI的拖累可能減弱。
真正值得關注的是非食品價格的持續回升,特別是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9%,漲幅已連續四個月擴大。這一關鍵指標穩步向好,清晰表明國內消費需求正在穩健復蘇,尤其是服務性消費和升級類商品消費增勢較好。具體來看,服務類消費持續回暖,醫療、教育、旅游等服務價格漲幅穩步擴大,構成支撐核心CPI回升的重要力量;同時,升級類消費保持較高熱度,金飾品、鉑金飾品、家用器具等價格漲幅顯著,也反映出居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持續增強。
從消費品價格來看,同比下降了1%,降幅較上月有所擴大,主要受原油等大宗能源產品價格下行影響。若扣除能源因素,工業消費品價格實際上漲1.5%,漲幅較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這一結構性特征充分表明,前期一系列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正在持續顯效,消費作為經濟增長主引擎的基礎依然穩固。在提振消費政策與治理市場低價競爭共同作用下,燃油小汽車等部分重要消費品價格同比降幅已出現收窄。
工業領域價格出現積極轉變,呈現止跌回升態勢,上、中、下游價格降幅普遍收窄,從購進端到出廠端均有所改善。PPI環比由降轉平,結束了連續8個月的下行趨勢;同比降幅較上月顯著收窄0.7個百分點,釋放出工業經濟運行趨于穩定的積極信號。這一結構性改善不僅反映出國內部分行業供需關系正在邊際好轉,也體現出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動能穩步成長的深層趨勢。
首先,重點行業產能治理成效顯現,推動部分工業品價格結構性回升。隨著市場競爭秩序持續優化和產能治理措施深入實施,煤炭、鋼鐵等傳統原材料行業供需格局有所改善,企業無序競爭得到遏制,價格環比由降轉升。其次,新動能引領作用增強,帶動高技術產業和綠色行業價格穩步上升,集成電路封裝測試、船舶制造、通信系統設備以及環保裝備制造等領域價格同比上漲。此外,升級類消費需求持續釋放,拉動工藝美術、運動用球類、專項運動器材、樂器制造等消費品價格同比上漲。
當前價格數據呈現出“傳統領域供給優化、新興領域需求擴張”的顯著結構性特征,其背后反映的正是中國經濟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的深層進程。面對這一形勢,宏觀政策有必要保持精準與耐心。對于食品等民生商品價格的短期波動,應持續做好保供穩價,堅決守穩民生底線;針對核心CPI連續回升所揭示的內需回暖趨勢,應通過優化消費環境、擴大高質量供給等方式進一步鞏固和增強內生動力;在工業領域,應堅定不移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通過提升產品附加值助力PPI穩步回歸合理區間。
物價水平持續低位運行,反映出社會總需求不足的問題仍然較為明顯。展望未來,隨著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持續深入,政策支持從商品零售逐漸擴展至服務消費領域,有望推動消費需求穩步回暖,并帶動CPI低位企穩回升。同時,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邁向縱深,一些企業的無序競爭行為將得到有效治理,市場秩序不斷優化,都將有利于促進工業品價格持續修復,PPI同比降幅預計繼續收窄。